第五节 住宅的温度和湿度
在古代,风水师们非常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第”,而嘱人莫住“背阴之宅”。风水书中说:“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阳开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很长寿,迎天沐日无忧愁”。还强调山墙应如何如何,院墙应如何如何等,这些除了争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卫生条件外,还对保持住宅的气温有极大关系。我们已讨论过建筑外环境的温度对人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样适用于住宅的室内的内环境。居室中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不良的后果。
住宅的小气候要能保证居住者机体温热的大致平衡,不使体温调节机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能有良好的温热感觉、正常的工作效率和休息睡眠。保持温热平衡或体温调节机能状态正常,是指在住宅内,人们正常衣着,安静或中度劳动的情况下,机体的产势量、体温、皮肤温度、皮肤发汗量、散势量、温热感觉以及其它有关生理指标(呼吸、脉博等)的变化范围不超过正常的限度。因此住宅小气候的各个因素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人在居室内的时间较辅助用房内为长,故应以保证居室的微气候适宜为主,适当考虑辅室。通常认为在住宅中舒适的保证率达65~70%者为适宜的临界标准,保证率达80~90%者作为最适标准。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算,夏季室内的适宜温度为21~32℃,最适范围24~26℃;冬季室温为19~24℃是很舒适的。如果采用18~20℃,湿度为60%,房间也是舒适的,这样的温度相当于冬季妇女在室内换衣服时,不致于感到冷的界限。目前,世界气候整个变得温暖起来,人们的住宅温度感也开始要求“高温了”。如在起居室和卧室要求22~23℃,餐厅要求20~22℃,厨房因有热源和要活动,总希望温度保持在20℃左右等等(如下图)。
夏季室内微气候受太阳辐射,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室内通风情况等影响较大。因而主要以选择适宜的住宅内部设计和主要房间的合理朝向,创造穿堂风,加强绿化、遮阳、围护结构的隔热作用,必要和有条件时可设置机械通风和空调等,来保证夏季居室具有适宜的温度。冬季室内微气候主要受室外气温、围护结构传热性能、门窗漏风量和采暖条件的影响。为保证冬季室内的温度,一般是采用较厚且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密闭的门窗,以及采暖设备空调等。
保证室内湿度的适宜,最基本和经济的方案是采用合适的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是指外墙壁、屋顶、地板和门窗。为使居室利于防寒防暑,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小于0.25的建筑材料为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就越差,热阻就越大,则越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温和隔热。但这些材料往往是些松软的物质,不能起结构支承作用,所以往往把它们夹在或附在建筑围护结构层中,形成一种保温隔热结构构造方式,直到了承重和保温隔热的双重作用。一般来说,这种保温隔热结构的导热系数小于1.5时,便认为其会满足要求(如下图)。在夏季炎热地区,涌常采用空斗墙和屋顶架空空气层的方法来达到隔热的目的。封闭在围护结构内的空气层是一个较好的隔热层,它可产生一定的隔热作用。
除了室温以外,人体对建筑材料的触感温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冷天,我们的皮肤若接触到浴室里冰冷的瓷砖,身体会觉得发噤,产生一种畏缩的感觉。人们对冷热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被皮肤的温度所左右,因为在人的皮肤上分布有称作冷点和热点的组织,它们对周围的温度很敏感,使人产生了冷或热的感觉。人虽穿着衣服,但裸露的部分接触各种东西的机会还是相当多。以光脚为例,如果冬天地板是凉的,当然会感觉到不舒服。这是因为当皮肤接触物质的时候,皮肤温度迅速下降所致。其下降的程度,因材料及其表面温度而异,于是就会产生舒服或不舒服的不同感觉。
在住宅中,皮肤经常有接触的地方很多,这些地方使用的什么材料,才不致于在冷的时候使人感到不适是要认真对待的。有人以为实际测量了在脚掌和地面装修材料之间的温度下降的情况得出(如下图)的结果。图中显示,当地面温度为20℃时,如果是木地板,则脚掌温度下降1℃。从图中明显地看出,由于材料不同,温度下降的程度也不同。从实验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当地面为木地板,表面具有17~18℃的温度时,才能使人感到舒适。换句话说,脚掌的瞬时下降温度如能在1℃以内,则对人才是适宜的。因此,在住宅中人的皮肤经常触及地方,应选择那些体感好的材料。也正因如此,在各种建筑材料充斥市场的现代,人们仍喜欢用木村来做家具、地板、墙裙、楼梯、门窗等。
风水学之中对水是非常重视的,前有婉转河流或宅前修一池塘,均被认为是吉利之宅。近水的住宅除了有灌溉、饮用、排污之利外,还可使住宅微气候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一般来说,空气湿度高可增加机体的传导而流散热量,引起体温下降,神经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机能活动随之降低,出现一系列病态。同时过湿的空气还不利于人体带走体内热量的汗水的蒸发,当温度高而需要散热的时候,由于湿度大而使人感到不愉快。如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患感冒、冻疮、风湿病等。相反,极干燥的空气也不利于人体健康,从医学角度来看,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居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要求为30~65%。
第六节 住宅的通风与间距
在风水学中对风是忌讳的,但这公指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风速较大的风而已,并不是完全不要风,只是“风”要“藏”,缓慢的气流在住宅中还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住宅的照壁、屏风等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气流变得缓慢下来。风水学中讲“凡人家,屋门乱杂错综向,必定兄弟不和睦,屋后人家有两向,便断人家忤逆足。凡人家,厝屋滴水若相连,定主患眼实难当,又克妻房损长子,犹兼气疾缠绵绵。凡人家,屋门前土堆重重,人住房内主堕胎,更兼眼疾年年有,火灾加临更莫开。”这些说法或多或少的说明住宅要有通风间距,朝向利于通风等等。
室内外空气在一般情况下不断地进行交换,这种交换即居室的通风或换气。住宅房间必须有适当的通风换气,以改善室内微气候,减低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室内来源的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和灰尘的数量。
住宅中的通风一般是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空气的所自然流动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较经济和适用,但因受外界气象直接影响较大,通风不够稳定。住宅中的自然通风是利用空气的风压作用而形成的。设想空气是在一个极大的渠道中流动,房屋处于这个渠道中,当风吹向房屋迎风面墙壁时,气流受阻后改变原来流动方向沿着墙面和屋顶绕过房屋。在迎风面,由于气流受阻,迎风面的空气压力增大,超过大气压力。在背风面,由于气流形成旋涡,出现了空气稀薄现象,所以该处的空气压力小于大气压力(如下图)。实际工作中空气压力超过大气压力时称为正压(+),小于大气压力时称为负压(-)。在正压区设进风口,在负压区设排风口,这样一压一吸,风从过风口进入室内,把室内的热空气或有害气体从排气口排至室外,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如下图)。如因建筑密度过大。或没有很好的考虑主导风向,或因门窗面积过小或安排位置不当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厨房和卫生间因油烟气和臭气太大,且往往难以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则要使用机械通风和增设排气管道。
在改善夏季室内微气候上,主要是能使室内有一定的风速,即形成穿堂风。在严寒的冬季室内则应避免穿堂风的形成,需要利用通风以维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时,可以安装适当的气窗。根据测定,形成适宜室内气候的风速在0.2~0.5米/秒最大不宜超过3米/秒。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一方面和风向、风速、建筑物内外的温差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建筑设计如建筑的朝向,进出风口(门窗、气窗)面积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有(如下图)。
住宅主要朝向(一般为南向或偏南向)前后与其它住宅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距离。而这个距离通常是由建筑日照要求决定的,所以称其为日照间距,这是因为房屋前后的日照间距,通常大于它们在室外使用、绿化、通风、防火或其它方面要求的间距。
房屋日照间距的要求,是使后排房屋在底层窗台高度处,保证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房间日照的长短,是由房间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关系决定的,这个相对位置以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它和建筑物所在地理纬度、建筑方位以及季节、时间有关(如下图)。通常以当地冬至日正午十二时太阳的高度角,作为确定房屋日照间距的依据,日照间距的计算式为:
式中L为房屋间距(日照间距),H是前排房屋檐口和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差,a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当房屋正南向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房屋的间距,通常是结合日照间距卫生要求和地区用地情况,作出对房屋间距L和前排房屋的高度H1比值的规定,如L/H2=0.8、1.2、1.5等等。在高纬度地区和农村,日照间距要求可大些,L/H1常取1.2~2倍,低纬度地区在1.2~1.5左右。城市用地很紧张,日照间距往往达不到日照卫生要求,但一般要求不小于1,但实际情况中,许多仅有0.8甚至更少,这种住宅状况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如下图)。为方便设计,人们已将全国各地和不同朝向冬至日照时间与房屋间距的关系计算出来(如下图),以供随时查用。按日照卫生要求,每天居室至少应得到4个小时的日照,最低也不能少于2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