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风水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际风水文化研究院院长、长三角易学联盟副主席邢正华教授。
一、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是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就是说,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如果无水可人工制造风水改变环境,也叫做人造风水。
什么是生气?《吕氏春秋·季春》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
风水还有其它名称:即形法。风水方位之形法包括相地相形,也包括相人相畜。
堪舆。堪为天,舆为地。堪又与“勘”、“坎”有相通之义。汉代就有了以堪舆为职业的人。《史记,日者列传》有褚先生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可见,堪舆家有择时的职责。《汉书,艺文志》载有《堪舆金匾》也是说风水方位之书。
此外又有称风水为青囊、青乌、相宅、地理等。
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
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阴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称为阳宅。”最近台湾学者又提出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看来,风水大有被抬高扶正的趋势。
在论及风水界时,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认为: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
二、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像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风水家以中国的四条大河划分龙脉,中国有三大汗龙。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三大汗龙的起点为昆仑山。每条汗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大小分远祖、老祖、少祖,越靠近起点越老,越靠近海边越嫩。山老了无生气,嫩山才有生气,因此寻地当在少祖山寻,不要到远祖、老祖山寻。每条汗龙又有分节,起一峰过一峡即为一节。为什么要分节?因为节数的多少与吉福的长久有关。节数多时富贵久,一代风光一节龙。
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固然不如山地龙脉那么明显,但仍有踪迹可寻。它的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高一尺为山,低一尺为水”。中原平地及湖乡,行龙入地至难详。寻得龙来无穴下,茫茫阔远何相当。此名天平只看水,水绕弯环是穴中。若还舍水去寻穴,望望皆平无定踪。龙若逢水穴方止,无水难断去不穷。
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其审辨的方法是“以水源为定,故大汗龙则以大江大河夹送,小汗则以大溪大涧夹送,大枝龙则以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惟田源沟洫夹送而已。观水源长短而枝干大小见矣。”龙的贵贱基于龙祖山的远近,龙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根,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福亦短促。
应该看到,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它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
三、《大戴礼·明堂篇》记载明堂是为了明诸侯尊卑而设,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据说,明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见的场所。风水把明堂作为穴前之地。明堂有内外之别,凡山势缓和,平平结穴,龙虎山环抱、案山当前,就称内明堂;内明堂之外为外明堂。明堂的中间是平地,四周有山,这些山是左青龙、右白虎,又有捍门、华表、辅弼等山,明堂内有弯曲之水,水的
出口为水口。明堂内还有田园、树木。
明堂实际是人们的居住空间,大到都市,小到村落,其四周都有互相联系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合于人们居住的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当利用风水的明堂理论为村镇建设服务。但是,风水学也常常将明堂运用于丧葬中,选择墓地时,要有山川屏护,有案山、有朝山伏于前。风水的概念还有点穴、四象、择时、倒杖,这几者都很重要。
四、生者为阳,死者为阴,故生者所居为阳宅,根据风水学说,阳宅需要有生气,家庭才有旺象。因此,需要纳气。一方面吸收地下生气,另一方面从宅门召气。于是,就得选好地址和房、门朝向。按照五行观点,气有生克,方向也有生克,只要避免克方,阳宅就可得到吉祥富贵之气。
阳宅的基本原则是背山傍水,即以山为屏蔽,阳宅立于山脚偏上处,宅前有水流,有宽平的场地,视线开阔。最好是有茂密的林木、便利的道路、宅前为南、宅后为北。宅东西有如双手环抱向胸口的山。那么,这就是最佳选址。
宅与宅之间要整齐,大小、高低、进退适中。宅内布局要方正,大门与内门要稍稍错开。宅舍应与人口成正比例。厕所、灶房应置于下风处。天井和围墙都要有一定规格,水井和池塘的位置要选好,使人用水方便,又不至于淹溺。
我们认为,阳宅问题大有文章可做,完全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我国古代没有阳宅建筑学,而风水的阳宅理论和实践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加以发扬光大。
五、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人们最惊恐的事情莫过于死。人死之后还会不会复活?死人会不会对活人发生作用?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总在探索这些问题,总是希望死人能够活过来,能够保佑自己,于是,阴宅学说也就应运而生。
阴宅学说认为,只要穴地有生气,死者就会安逸,就会给生者带来吉祥,否则有凶。怎样才能得到生气之地?那就要请风水师指点选择,如果得了好穴,子孙后代必会发达,自然就会有好报应。对于哪天有好运到来,要看具体人和风水情况,或许即刻,或许几十年、乃至于几代人之后。
相地是一种实践。风水师在有了整套理论之后,就要亲临现场。先要凭看,看山脉走向,看穴地环境。又要用嘴尝,尝水质是否苦涩,尝土粒是否辛甜。还要动脑筋,推算出内在关系,预测吉凶祸福。
中华文化的伟大,也在于她科学思想的广博、深厚与细密。她作为东方科学文化体系,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直到今天仍然被云雾所遮蔽,而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然而,中国古代从天文、历法、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生物、建筑、陶瓷、冶金、医学、农学一直到“四大发明”的伟大成就,都硕果累累,灿若繁星。这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当今国外有些科学家预言说:只有东、西方科学文化的结合,才能创建22世纪的未来世界科学。
当今国际上众多科学家都把中国的《周易学》、《中医学》、《风水学》作为研究和掌握的特别学科,而且有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研究。我作为一个中国易学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对我国《周易学》、《中医学》和《风水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掘,发扬光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为创建22世纪的新科学新文化尽职、尽责、尽力、尽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