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邮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司介绍 风水常识 最新动态 成功案例 业务范围 玉器销售 在线留言
图片展示 Picture
风水常识 Prolist
邢正华教授简介
邢正华教授简介
公司机构部门
专家组成员
名人展示
风水知识
论点文章
姓名及命理知识
室内外风水环境
建筑策划
业务范围/收费标准
镇宅化煞用品
园林巨石
易发风水尺
退院备案通知
证书&执照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公司:上海易发文化信息咨询策划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上海普陀区江宁路1220弄4号1102室(音乐广场)
电话:021-52527798(王小姐)
传真:021-52522778
公司:香港易发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龙旺角道33号凯途发展大厦7楼
电话:00852-27935511(徐小姐)
手机:15601721568(邢正华教授)
手机:13092190688(邢正华教授)
Q Q:191409943
邮箱:191409943@qq.com

QQ:191409943   邢正华院长
QQ:3345841932  邢院长助理
邮箱:191409943@qq.com
      3345841932@qq.com


《邢教授带你走进风水微世界》

风水常识 | Market    
首页 >> 风水常识 >> 风水知识 >> 风水知识,每周一篇 >> 请点击标题查看
请点击标题查看
[返回]

第三节 风水在其他都城选址布局中的运用

 

据杨文衡等研究,关于都城选址,历代皇帝或国王选择洛阳、奄城、咸阳、长安、金陵、北京作国都时,无不以风水理论及所体现的地理知识作为理论与方法。

风水家选择都城、聚落和阳宅地址时,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具备封闭式的环境单元。这种环境单元被风水家称为太极,它跟地理学上的地貌单元相对应。风水家对太极的解释是:“既有天地,天一太极,地亦一太极,所生万物又各一太极。故地理太祖,一龙之终始,所占之疆域,所收之山水,合成一圈,此一太极也。少租一龙之终始,所开之城垣,合成一圈,此又一太极也。祖宗一龙之终始,所开之堂局,合成一圈,此又一太极也。父母、主星所开之龙虎,合成一圈,此又一太极也。”(《地理知止》)这是按地貌单元的大小来划分太极等级。太祖为一级,少祖为二级,祖宗为三级,父母、主星为四级。在同级太极中,又按地形结构分三层:外太极、中太极、内太极。这点在清人的风水书《地理》中讲得很清楚。他说:“物物有太极,于风水言太极尤肖焉。太极有三层,风水有外罗城,为外太极。龙虎砂为中太极,护穴砂为内太极。其穴坪处,为太极中间一点。”风水家根据太极大小来安排都城、城市、乡聚、民宅。一级太级可建都,二级三级太极可建城镇乡聚,四级太极宜建民宅。各级太极有一定的地域面积要求,如帝都要求大局,也就是垣局,垣局必落平原(《地理知止》)。平原面积要求四周在一百里以上;府诏要求四周有数十里的平原;郡县要求四周有十数里至二三十里的平原;乡村市井所在地的平原,四周亦不下数里。平原越大,铺展愈阔,则力量愈大。这个力量指生产力,如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等因素。各级太级有的风水家称作大、中、小聚,大聚相当于一级太极,宜建帝都;中聚相当于二、三级太极,宜建城市;小聚相当于四级太极,宜建民宅或坟墓(《俯察本源歌》)。有的说:“小小县镇,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辑,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寨去处。至于督藩大府,京都畿甸,皆平野旷阔,水为绕缠,不见山峰。盖不如此则气象不宽,堂局不限,如头面窄,规模狭,止可作小小县镇,亦不可作大县也。盖龙到大尽处,必是被大江大河拦截无去处,方得他住。及到此田地,必皆是平原旷野,非常人之所能收拾。”(《玉髓真经》)

风水家为什么要选这种封闭式的地理环境作都城聚落呢?其理由是:“山水翕集,四势团近有情,而真穴必居包裹拥从之中,所谓藏风聚气者也。”(《人子须知》)按照风水学说这个总的要求,古代风先生选择都城、城镇、乡聚、民宅的方式很有讲究。

1.以水为主的选择

风水学说认为:“山随水行,水界山住,水随山转,山防水去(《堪舆完孝录》)。风水里面水占一半,因此,凡入一局之中,未看山,先看水,先看以水寻龙。水是龙的血脉,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即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流来的水要屈曲绕抱,流去的水要盘垣。汇聚的水要悠扬,澄疑。具体要求有八项:一曰眷,去而回顾;二曰恋,深聚留恋;三曰回,回环曲引;四曰环,绕抱有情;五曰交,两水交会;六曰锁,湾曲紧密;七曰织,云意如织;八曰结,众水会潴(《山洋指迷》)。用风水的观点选择城址,以得水为上,故北京万水朝宗,南京则长江环绕。三吴甲天下而有太湖;东鲁大海外抱;楚有江汉夹会,洞庭融注;江西有鄱阳湖;浙江的绍、宁、杭、台、嘉、湖;福建的福州、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广东的广州、惠州、潮汕、南海等处,都是因得水而人才济济(《人子须知》)。

所谓得水,也有好几种情况;

1)城镇民宅位于两条江河相汇处。如扬州、梧州、成都、武汉、重庆、桂林等,这是风先生最欣赏的地址。

2)城镇民宅位于河的一岸或两岸。如天津、上海、南京、南昌、长沙、西安、太原、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兰州等。还有的城镇位于河曲中,如阆中、柳州、道县、壶关等。

3)城镇民宅位于海滨,可辟为海港。如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市)、大连、青岛、连云港、秦皇岛等。

4)注重水质。风先生在选地时,往往要亲自尝水。假如某地的水颜色碧,水味甘,水气香,那么这个地方主上贵,也就是最好的地点。假如甘地水的颜色是白色,水味清,水温暖,那么这个地方主中贵。假如某地水的颜色很淡,水味辛辣,气味很浓烈,那么这个地方主下贵。假如某地水的气味酸涩,发馊,那么这个地方是劣地(《博山篇》)。五百多年前,北京的闹市王府井,最初因在此凿出一口甘水井而得名,可谓显例。

上述四项选地原则,都是古代地理学的具体内容。不论是两河相汇处还是河流的一岸或两岸,都是为了利用河流发展交通运输,或是作为军事防御的天然障碍,或是农业上灌溉方便。海港城市是海上交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城镇设置当然不全是风先生选择的,而是当地经济、政治、军事、交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不可否认,确有一些城镇是风先生或统治阶级经过选择而兴建的。特别是历代的都城,更是人们有意选择的后果。这样,就使中国的古都充满了礼仪规范和宗教意识,使城市平面的布局在严、匀称而又明朗。都城从位置选定、宫阙配置、交通干线、中轴线确立、城市形状、轮廓、城门的规划,都是风水思想支配之下完成。从长安、洛阳到北京等,一代代古都成为一代代历史的卓越纪念物,象征着一代又一代伟大文明的顶峰。

2.城市位置的选择

1)城市选址的基本法则,总体上说也是以气为主,观察测量四方之山川水势,看其能否聚气,如能聚气,且气韵畅达,则为吉地,否则为凶地。由于城市是比较集中的社会场所,它的较特别的要求往往与“量”有关,也就是说它的“环境容量”要大。即所谓“气”要大,“龙”要旺,“脉”要远,“穴”要阔。这些都是与城市的需要息息相关的。

城市的内部空间主阳,阳与天相关,故城市内部的中轴线要求与天体星辰相一致,多指向北极星座。内部道路格局也要符合阴阳理论,多为奇隅交错,城市的中心即“正穴”,一般都要建在较高的地势上,这样方吉,否则主凶,通常一城之正穴都是衙门的所在地。

文笔塔需建于城市的甲、巽、丙、丁四个方位。

文武庙、文昌阁、奎楼的建筑,一般尊从文东武西的格局,因而文昌阁、奎楼也都应在甲、巽、丙、丁四个方位建。

中国东南地区的风水理论还多忌讳东北鬼门的煞气,故东北方向的城墙多整齐、完整,以抵挡此煞气,福州市的城墙即如此修建。也有摹拟鲤鱼的形状来建城的,其目的是想求得文风昌盛。福建汀州和泉州都有鲤城之名。

3.城市的住宅布局

城市住宅的布局一般以道路和邻里关系为主,一般地,城市街道可比作“水”,可依照街道的走向和特点来选择自己的住宅,其方法亦如观水之法。而对于自己住宅周围的住宅和街道,又可比之以“龙”、“穴”、“砂”、“水”等关系,一条街为一条水,一层墙为一层砂,门前街道即为明堂,对面屋宇即是案山。

因而城市住宅选址和建筑的基本原则是:立门前不宜见街口,顾宅后不宜有直脊,地气顺下,高处来而低处去,宜避低而就高,天气从空缺处入而从障处回,乘入以收回。这样方吉。

4.风水与苏州选址

世传文献中,最早记载天人相通这一基本思想,将之应用于城市规划布局是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吴国的阖闾接受伍子胥的建议:“凡欲安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库。”他们把营建国都作为兴国的第一件大事。

伍子胥主持阖闾城(今苏州)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他提出“相土尝水、法天象地”的原则。用“其尊卑以天地为法象,其交媾以阴阳相配合”的思想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土壤的性状与肥沃程度,考究河泉水源与流域分合,由此选定城址。将城的结构、位置座向与天象相呼应配合,“阴阳调合、四序顺理、两阳以时、寒暑应气”,设“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八风”就是八方之风,它们随季节不同而风向差异。将城墙四周,每边各开二门。四面八方都照顾到很符合交通原则。东面为娄、匠二门,西为阊、胥二门,南为盘一蛇二门,北为齐、平二门(见下图)。《克记·律书》中说:“闾、阖凤居西方。”向西建此二门以象天门,引人阊风以通天上。吴欲并越,用十二生肖的方位在越国方位正处于蛇上,所以将东南门命名为蛇门。吴的主位正处于龙位,其方向在辰,以龙克蛇吴必胜越,龙以盘为稳,西南因名盘门。北面的“齐”、“平”二门也有扫平齐国的意思。楚在西北也将阊门名为破楚门。因此,新建都城的目的意欲振兴自强,以称霸中原,其主题思维是非常明确的。

                

吴国有伍子胥的谋划之下,终于灭越、破楚、平齐而称霸海内。但这却违背了中国古代选址布局追求的目标协调与平衡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即使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力图达到和谐共处,互补互助的关系。而是选用“斗争”的手段压夺邻邦,最终四面受敌而国亡。但其城市选址布局,深得天时利,用“法天象地、尝水相土”的办法,使城址与城市环境优越、位置良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几千年来一直相沿不变。到宋代,这里叫做平江城,留下了著名的石刻古地图。城内城外互相沟通的河道水网,并通达太湖,形成举世闻名的城内运河体系。河网与街道相交,又形成众多的桥梁,直到清代还留下310多座城内古桥。苏州城也成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方威尼斯”。此城“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对中国古都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5.风水与咸阳选址

秦都咸阳城的规划设计体现宇宙象征主义思想,天子居住的地方以星象为依托。《三辅黄图》说,秦始皇筑咸阳城,北面依山修宫殿,四面有门,仿效天上的紫微宫,象征皇帝居住,渭水横贯都城,象征天上的银河。横桥南渡,象征银河边上的鹊桥。这种地法天的思想意景,是风水学说的内容之一。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咸阳形势很好,北依高原,南临渭水,是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控制关中平原的枢纽。渭水与黄河相连,水上交通方便,关中平原是农业基地,粮食给养充足。天道循环,而谓水在平原上摆动,此后咸阳城受水的侵蚀。两千多年中,谓河逐渐北移约4公里,把秦咸阳城南部约4公里宽的城区冲掉了。

6.风水与长安选址

汉都长安城,娄敬劝汉高祖刘邦都关中,刘邦举棋不定。不少山东籍的大臣力劝刘邦都洛阳,理由是洛阳东有成皋关,西有崤山,背河,向伊洛,地形上险要易守。娄敬对此予以反驳,说洛阳固然有这些优点,但面积太小,不过数百里,一旦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而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活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一面,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回转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这真是千里金城,天府之国。他还比喻说,像两个人打架,要想取胜,必须掐住咽喉,从后背打他,今陛下入关而都,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控制了后方。听了娄敬的这番话,刘邦才下决心定都关中。

从地理角度看,汉长安城位于龙首山北麓,近渭水南岸,地势较低洼,水含盐分高,咸卤,从军事上看也不利。所以到隋文帝时,去旧图新,决定迁都至龙首山南麓,兴建大兴城。具体规划设计由宇文恺负责,他利用龙道山南麓大兴地区立条冈阜的地形特点,结合风水理论进行设计。他把六条冈阜看作是乾卦的六交,最高的一条九二置宫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稍低的第二条九三立百司,为中央各部办公的地方。九五这一条虽然比九三低,但在乾卦中九五位贵,不是凡人居住之地,所以在此盖庙宇,修玄都观、兴善寺等,让神仙菩萨去住。这种设计,使统治机构处于全城制高点上,宫室、百官衙署都占据高地,显示出统治者高高在上,主宰天下,传之万世的思想和气派。从安全上说是可靠的,处于监视下层百性的位置。从地理环境来说也是最好的,地势高,干燥,不易生病。可见宇文恺深通风水的道理。

隋代的大兴城也就是唐代的长安城,没有大的改动。它北监渭水,东有灞、浐,南对终南。唐高宗李治患风痹症,讨厌太极宫潮湿,于是龙朔三年(663)搬到更高的大明宫。大明宫位于龙首原的最高处,每到天晴时,南望长安城,下视终南山如指掌。从地理条件上看,比汉代长安城优越多了,形成了八水绕长安之势(如下图)。

             

7.风水与洛阳选址

《尚书·洛诰》记录了周初(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在丰京,欲宅洛邑,使召公相宅作诏诰: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河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河水东,亦惟洛食,来以图,及献卜。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来以图及献小。”

《召诰》又说: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选周公相宅,越若采三月,惟丙午出。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及庶殷攻位于洛戊;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这里的“王”是指成王。二月乙未即二十一日,成王为了营建洛邑,由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来到丰京(在西安市西南)向宗庙告祭,接着便派太保召公先去洛邑查看筑城的地点。三月戊申即初五日,召公到达洛邑,就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规度城郭、效庙、朝市的位置,到甲寅即十一日规划成功。次日乙卯,周公也到达洛邑,普遍巡视了新邑的规划,并且进行了占卜。占卜的结果表明,在涧水东,瀍水西和瀍水东洛水之滨营建新邑都卜兆大吉。于是周公便把营建洛邑的地图和卜兆呈送成王,得到成王的批准后即正式动工营建,当年年底洛邑建成。

以这样的规模营建的新邑,在文献记载中的有称为“洛邑”,如《尚书·多方》:“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尔田”。有的称为“新邑”或“新邑洛”,如《洛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又说:“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多士》:“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雒。”

“成周”这个名称不仅当时就有,而且使用的时间也较长,有相对稳定性。据《汲冢周书·作雒解》记载:“周公……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百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北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所谓“郛”,即城郭的“郭”,也就是外城。当时的成周城方一千七百多丈,外郭方七百里,可见规模是很大的。晋孔晁注:“凑,会也。”“大凑”,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可以说是“大都会”吧。

人们或许要问;成周即王城的方位究竟在哪里?在先秦古籍《国语·周语》中有这样一条记载:“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宫。”按谷水曾与涧水会合,此处所谓谷水实即涧水,王城的位置应靠近涧水入洛水一带。解放后,考古工作者根据这个线索,终于找到了东周时期的王城旧址。这座城的西北角在东干沟北的土冢处。城墙由土冢向南,进入东干沟一带,沿涧河东岸在王城公园处跨过涧河向西,在七里河村北转南,延至七里河村南又西折然后向南,至兴隆寨西北,为城的西墙;南墙由兴隆寨西北向东拐,在兴隆寨北跨涧河,经瞿家屯村北向东延伸,东殷因地势低下,不见城墙;城的北墙从东干沟村北的土冢处沿干渠一直向东,至距唐城西墙约200米处止,全长2890米,保存最为完整;由北墙转弯处向南行,为城的东墙。因为南墙的东段已湮没不见,因而城的东南角没有寻到。从现在测知的城垣,估计全城面积约四十平方里。从城内试掘的情况来看,在城址偏南的中部,发现有大片夯土遗迹,并有大量的板瓦、简瓦和饕餮纹、卷云纹瓦当等的堆积。考古工作者推测东周的王宫、祖庙、社稷坛有可能就在这里。资料选自《考古学报》1956年第2期所载郭宝钩等《一九五四年春洛阳西郊掘报告》及1959年第2期所载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告》,并参见《商周考古》一书的“河南洛阳东周城”部分。

从早期文献有关相地营邑的记载中,虽然也流露出古人对鬼神上帝的畏惧,但在实际选择时,却往往偏重于勘察地理资源,并非完全以占卜吉凶而定。

《尚书·洛浩》记载:周公“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周召公来洛阳于洛水之滨卜兆大吉,看到这里山川秀丽,土肥水美,遂选择了涧水东、瀍水西,滨临洛水一带建城。周成王又亲临洛阳确定了建城方案,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王城自陕西渭水流域的镐京迁来洛阳,史称东周。

汉工著名科学家张衡在《东京赋》中说:“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汉东京即洛阳。洛阳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建都于此,故洛阳以“九朝名都”而闻名天下。如再加上后晋石敬唐曾建都洛阳的一段时间,洛阳就是“十朝名都”了。总之,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地方之一。

从洛阳的地理环境分析,其位置确是十分重要的。不不仅为东南西北的水陆交通枢纽,是“天下之中,西方入贡道里沟”(《史记·周本纪》),而且地理形势十分险要。

东汉光武帝选择洛阳作都城的理由是:第一,与周朝选洛阳建王城的理由一致,认为洛阳是天下之中,地处中原,距四方的道里大致相等,便于控制全国。第二,洛阳附近有伊、洛、瀍、涧诸水,自古水利方便,农业发达,给养充足。第三,伊洛地区西有崤山、函谷关、东有成皋关,南有嵩山,北依黄河,为战略要地,军事上防守比较容易,比较安全。东汉洛阳城呈南北长方形,南临洛水,北抵邙山,东西六里,南北九里,又叫九六城。为什么要选九、六这两个数字呢?在《易·系辞》中,九代表天,六代表地,九六城就是一个小天地。九又代表皇帝,六代表皇后,因此九六城意味着皇宫。这是城市设计者按风水理论有意这么规划的。

隋炀帝也看上了洛阳,认为洛阳这个地方为天地之中,天地阴阳合和,内有江河,外有山关,水陆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把洛阳作为国都,更有利于控制东部局势。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把国都从大兴迁到洛阳,名曰东部。东都的设计者也是字文恺,南至洛水口,北倚邙山,东出瀍水东,西至涧水西,洛水横贯东都,象征天上的河汉。宇文恺的设计虽然出自风水理论,但从地理角度看,东都跨有洛水南北两岸,可以利用伊、洛水道加强运输,而且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开凿了永济渠和通济渠,形成南北大运河,给东都洛阳带来了繁荣。东都也以洛水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皇城和政权的其他机构;南部为商业和居民区。北半城的皇城和宫城地势较高,南对伊阙,全城以此为中轴线,显得气势磅礴宏伟。

以上用风水思想、方法选择城址的事例,被后世许多风水书引叙。如《青囊水法歌》说:“是以圣人卜河洛,瀍、涧交毕、嵩。相其阴、阳流水位,卜州、卜邑辨雌雄。”它说的是成王在丰京令召公、周公选址筑洛邑的经过。周公为了选择王城和周城的城址到实地相宅。先由召公作初步地理勘察,随后又由周公到现场依风水原则进行占卜。先卜黄河以北黎水之上(今河南浚县东北),结果不吉利;又卜涧水以东瀍水以西的地方,结果城址选择在河、洛之间为大吉。这里的镇山是嵩山,左右有瀍水与涧水,背山环水,阴阳和中。再卜瀍水以东,也很吉利。即遣使将所卜结果、地图等一同呈报成王。

洛阳的城址选择是典型的风水例证之一。它北依邙山,也即以邙山为“镇山”或“靠山”。“前响嵩高”为案山。“左成皋、右祖绳池”为青龙、白虎。“后界大河”为玄武。前有伊水、洛水为朱雀。

8.风水与南京选址

三国时,东吴大臣张竑曾劝孙权定都秣陵(今南京市),说那里的地形冈阜连石头,秦朝曾有人说过金陵地形适合建都,现在没有什么变化,很适合建都。孙权觉得张竑的建议很好,但没有下决心,后来刘备、诸葛亮来东吴看过地形后,也劝孙权建都秣陵。精通天文地理的诸葛亮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孙权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在秣陵建都,改秣陵为建业。从地理角度看,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北濒长江,号称天堑;东依钟山,天然屏障;南控秦淮河,北临玄武湖。其他小山如聚宝山、覆舟山、鸡笼山、清凉山等,分布在江河、湖泊、丘陵、平原之间,地形复杂,山川险固,气象雄伟。加上物产丰富,水陆交通方便,是个建都的好地方。风水家认为,金陵地脉是从东南溯长江而西,数百里而止,西边是鸡笼、覆舟诸山,又西为石头城,而钟山峙立东南。大江回抱,秦淮、玄武湖左右映带,两淮诸山合沓内向,若委玉帛而朝。符合紫微垣局。所以自孙权之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初期,民国都在此建都。

据《松窗梦语》载:朱元璋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将筑宫室于钟山之阳,召刘诚意定址。诚意度地置椿,太祖归语太后。太后曰:“天下由汝自定,营建殿廷何取决于刘也!”乃夜往置椿所,皆更置之。明旦复召刘观,刘已知非故处,乃云:“如此固好,但后世不免迁都耳。”后往钟山卜葬地,登览久之。太祖少憩增人冢上,询刘曰:“汝观穴在何所?”刘曰:“龙蟠处即龙穴也。”太祖惊起曰:“曾奈此何!”刘曰:“以礼遣之。”太祖谓:“普天吾土,何以礼为!”即命开僧人冢,中以两瓮上下覆之,启上一瓮,见僧人面如生,鼻柱下垂至膝,指爪旋绕周身,结跏趺坐于中。众皆惊愕,不敢前发。太祖始拜告,遂轻举移葬于五里外。向冢前有八功德水,以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也。后徒僧家,水亦移绕其前,亦异甚矣。今之孝陵,即其故处。数之前定如此。

南京城的风水历来被堪舆家所称道。说:“金陵是都,虎踞龙蟋,兴王之居。”南京城周围有马蹄形山体环绕,开敞的一面比较平坦,并有长江及其支流萦回其间。明南京城的选址,据《明实录》记载,是1366年朱元璋令当时最著名的风先生“刘基卜地,定新宫于神山阳。”

明代著名文人杨荣写《皇都大一统赋》称赞南京风水说:

“既渡江左,乃都金陵。金陵之都,王气所钟。石城虎踞之险,钟山龙蟠之雄。伟长江之天堑,势百折而与流。炯后湖之环绕,湛宝镜之涵空。状江南之佳丽,汇万国之朝宗。此其大略也。”

总之,南京城的风水以石头城为白虎,以钟山为青龙,朱雀、玄武既全,又有长江天堑环绕,形局较好。

由阴、阳协调的观念发展而来,城市平面布局普遍采用中国古代风水思想的四分世界观,四方守守护神,即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它们与中心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五个方位。在建筑物的任何图形上,往往反映出“天圆、地方”的形状。如汉代的宫庭瓦当,纹饰多种多样,鸟兽文多出现“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龙曲身利爪,飞舞飘摇;白虎凶猛灵活;朱雀凤头鹰喙、姿态勇捷;玄武龟蛇交形,浑然一体。在地名上,国都的南北大道,洛阳城的铜驼街,长安城的朱雀街,南京城的朱雀门、玄武门等都是风水地理思想在地名上的遗存。按照风水地理的思想,朱雀、玄武是南北对应的形势。“阳来阴受,阴来阳受”。四方的形局加上中央的穴位,又表示天上的五星座。中央的穴位,代表土星;北面的玄武,代表水星;南面的朱雀,代表火星;东面的青龙代表木星;西面的白虎代表金星。五方用五种颜色来象征。在城市内部,也分成五部,称为“五部兵马司”,依照方位用白、朱、多色、黄、黑来表示。一些主体建筑,也用“五星座”的形式来布局,中央是主体建筑,东西南北各有通道,又各连有一个建筑物。

Copyright © 2010 香港易发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易发文化信息咨询策划有限公司 [管理]  
沪ICP备2020037092号-2  技术支持:明企科技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