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有关水的风水原则
一、水的风水概念
据尹弘基研究(何海燕译),如《葬书》所言,得水比藏风更重要。但在风水中,不管怎样,水系不如山脉受重视,因为水道特征很大程度上依山势而定。
吉地前必须要有水。从理想上讲,一条宽缓舒展的河流应从吉祥地前一定距离处流过,左右两边还应有两条小水流。这些水流在风水中非常关键,正如J.J.M.Degroot所留意到的那样,以致于中国厦门地区的人们经常会在位置吉利的墓前挖一个水塘以弥补穴前无水的缺憾。阴宅风水中水为什么这么重要?在寻找答案时,我们在《葬书》中发现下面这段话: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因此,位于吉祥地之前的水有助于生气在风水穴中聚止,风水穴即自主山上传递下来的生气的聚结处。如果前面无水,身为幸福源泉的生气就会从穴中荡散出去。这就是穴前之所以要求有水以及厦门人之所以在穴前无水情况下要修筑水塘的原因。
职业风水师采用下列关于水的风水原则。吉利的水道流向不能与山脉走向平行,因为这样的水道不能贮藏无法穿越水流的生气。为了将生气聚积在某地,水道必须横跨山脉。因此,若水道和山脉走向一致,则不吉。理想的水道迂回曲行好像正欲从与山脉走向垂直的角度来拥抱吉地。无论如何,水道不应笔直地流过一地区。若如此,则认为它们不肯接纳此地的生气。风水中所谓吉祥水道都流速平缓,蜿蜒屈曲。若水流湍激或水路转弯陡急则大凶。若水流逶迤前行,荡荡悠悠,好像满怀留恋之情,一步三顾穴,不忍遽去,则吉。所有风水物(如山脉、水系)的理想特征均是结构优美,形态秀丽。任何看上去对风水不敬的粗鄙刺目的形态或结构都表明该地不吉。若吉地附近的水流平缓优雅,则称此水对该地有情,不忍离穴而去。
水流方向也极为重要。吉利的水道应从吉利方流向凶方。若能如此,该地居民将永享富贵荣华。
这些是吉祥水应具备的一些重要条件。但它们对风水师为什么很重要呢?对寻找问题的答案来说,下面这段引自中国宋代胡舜申《地理新法》的文字非常重要。
“山是静止的物体,属阴。水为运动的物体,属阳。阴的特征是恒定不变,而阳性则变化不常。吉凶与相水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取譬于人体)则山(风水中)可比作人体,水即为人体中的血管。人体的生长、衰老取决于血管的状况。当血液绕周身循环,顺流畅通,则人体健康强壮。反之,则身罹疾病或死亡。这是人生的自然法则,无一人可例外。这条法则要求水路流向正确、山脉位置得当以便构成吉祥地。五山各有自己的吉凶位置(方向)(按字面可译为生、旺、死、囚)。总之,水路应自吉方流向凶方,如此则吉;若水路自凶方流向吉方,则凶,因为它冲破了该地的生旺方……”
要风水师考察穴前的水道交会(水口)也很重要:自白虎和青龙而来的水道应交汇于明堂之中,明堂为风水穴前的平台。水口应闭合并与两座抱山的距离相等。据说当水口距两山远近相当时,青龙和白虎二者平衡。可见,地形的平衡或对称是风水的基本原则。
水意味着财富。因此,为了带来财运,有流水的穴前聚集是必要的。黄日淳曾说过水道交会可使水流缓慢,平缓的流水正是风水所要求的条件。
观察“得水”和“破水”的方向也很重要。如胡舜申《地理新法》所述,水道流向比流水的其他条件都重要。当从流水状况来看某地的吉凶时,进水(得水)方向和去水(破水)方向都很关键。源自青龙或白虎的水道从风水穴前穿过,其流向应自生位(吉方)至衰位(凶方)。
1. 阴阳水
阳水指由穴左流向穴右的水道(即顺时针运行),流自青龙的水即属此类。从右向左(逆时针)流动的水道为阴水,即自白虎流出的水道。在几种分类体系中,以阴阳法则为基础的分类法最广为流传。
2. 内外水
按水道距风水穴的远近,可将某划分为两种类别。内水指风水穴附近的水道;外水则指远离风水穴的水道。源自玄武、青龙和白虎的水道都属于内水,而源自朱雀(安山和朝山)的水道或那些由任一地方流进或流过风水穴附近特定的风水地形即局内的水道均属于外水。
总之,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找到一块由吉山环绕的地点之后,水道的方向和形态就是下一步要考察的重要因素。
观水在风水理论中与觅龙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谓“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足见山水不可分离。又因水主财,因而作为风水宝地,观水应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
据英国李约瑟研究(陈立夫译)认为: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
何以知其然也?
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
人皆赴高,水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
水是阴柔含容的象征,是万象众生平等的代表。所以庄子又说:
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集于草木,根得其度,华得其数,实得其量。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万物莫不尽其几。
水最伟大的杰作就是产生生命,没有水就没有人。它构成了万物和人体之中最主要的成分。古人说:
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碱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窃。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生而目视耳听心虑。目之所以视,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耳之所听,非特雷鼓之闻也,察于淑湫;心之所虑,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故修要之精。
《道德经》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性柔弱,随器皿而成形,自不可见的缝隙渗透浸渍,无所不至,水面如镜,物无不现。四十三章又说: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水又流向山谷,容纳各种污积,但洁净如初,永不受污染。他们强调阴柔的,宽恕的,忍让的,曲成的,退守的,神秘的,接受的态度。
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穷,上下无时。……
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方正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下面一段话可阐明民性与居留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何以知其然也?夫齐之不遒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敢;越之水浊重而泪,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桔旱而运,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间易而好正。
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人心正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管子水地》第三十九)。
风水中尝水:风水认为地脉之类恶可以通过品尝水味作出判断。通常平川品尝井水,山地品尝涧水。水味以香为贵,酸苦则不吉。并且从水的色、温来看,风水一般喜清忌浊,冬宜温夏宜冷。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甚至认为:“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从今日观点来看,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对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至关重要。风水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也”。俗称山管人丁,水管财。这不过是对以农为本、水为农业命脉的认识。因凡耕渔、饮用、去恶、舟楫之利以及调节小气候,莫不仰给于水。风水家重相土尝水,鉴别水土质量的种种凶吉说,可以当代诸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地理地质调查中,得到证明。其次,风水家相地重水,是出于交通和设险,正如《平洋全书》所说:“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塞去处。”第三,相土重水是考虑防水害。选址于河曲所谓宅居澳汭,且以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为吉,谓之“金城环抱”,“金”是五行之金,取象其圆。“城”则寓“水之罗绕兮,故有水城之称”。这种形势又称“冠带”,历来引为风水吉格,以至宅前人工河、渠,如故宫金水河、民宅前半月形风水池,都出于此。这一形式所以吉处,是出于基址安全。由现代水文地理可知,河流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偏向力作用,往往向南形成河曲,北岸凸而南岸凹,水流挟带泥沙在河曲凸岸堆积成滩。而在凹岸,则不断淘蚀挖深,导致坍岸。显然选址在河曲近岸一侧即水环三面的岸上是极为有利的。
以风水的“水法”而论阆中,仅就选址的科学性,论述一二。长江一大支流嘉陵江迂曲于阆中而经其三面,正形成大聚结,“千水成垣”和“金城环抱”之势。嘉陵江水滋润着肥沃的土地,调节其气候,形成良好生态。古人称有“丝盐之利,舟楫之便,可以通四方商贾”,“隐然有大国之风”。另外阆中水质“味淡而甘”,“知味者尤称焉”。这里出产着中国名醋之一(阆中保宁醋)。
处于“金城环抱”中的阆中古城,现址是唐宋时格局,正与风水理论在此时期臻于成熟相合拍。汉时城址,按旧志载,在城西北,为江水所啮,所以东移南迁。至唐宋卜决现址,始为稳定。从水文地理河曲演变理论分析,风水中的科学成分显而易见,也实应为现代防洪所借鉴。
在春秋末年,曾有人提出过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这种学说促进了人们对水的重视。《管子·水地》言: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已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
《水地》篇引申出有关水的结论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草木得到了“水”就生长得更加茂盛,鸟兽得到了水,就会长得更加肥壮,文中特别指出:“水”的最精华部分凝聚起来就形成了人。人的“九窍五虑”都是从水中产生的。他们反复强调人的体质、容貌、性情和道德品质也是由于水质不同所决定的:
何以知其然也?夫齐之水遒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敢。越之水浊重而泪,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旱而运,滞而来,故其民谄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间易而好正。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人心正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
二、水势与安宅原则
一般地说,在山峦之中,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水来而看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天门开则财源茂盛。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户闭则财用之不竭。这就是古人所说:“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
选择好这样的水势,接下来便要求找安宅之地,一般要寻找“涔位”落基,所谓涔位就是水环抱的一面,通常水的水边不能落基。这很符合河水的力学原理。河的隈曲一边,由于水的惯性冲力,时间越久得到的地越多,若在相反的方向,则久而久之则宅基地都有可能被河水侵蚀。
1. 众水所汇,气聚
发源于万山中的大江、弯弯曲曲流向此方,在北面汇合后入长江,入大湖。在风水名著《水龙经》中,这属于难得的“聚水格”。
2. 山环挡风,气不散。有水为界,气止住
风水宝地的西北方有环形山挡住西北风,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必大发者”的风水定律。北方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等层层环抱,形与方向都恰到好处。
“气遇水则止”。风水宝地北面为大江中游,还有著名的大山,也有著名的湖泊,把本区域气有效地止住,不使散去。
3. 南为气口,生气源源不断
风水宝地较远的南方、西南方有纵行的远山、于山等形成山川,成为来气之口。妙就妙在这个川上,若将山的走向改为横向,生气进不来,气场也就变坏了。
“大荡大江收气厚,涓流点滴不关风,若得乱流如织锦,不分元运也亨通。”
古都和近代大城市的选址也证实了古人的论断。翻开世界地图一看便知,凡有大江大河的弯环处、入海处必有大都市,且往往作为首都或大商业中心。而不懂风水学的人只是看到其交通之便利,这是不全面的。
4. 挑选交流水,水流徐徐则气聚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外气流速是否与人体气血流速相符合。犹如天公书符之速度应符合天之骄子气血运行之快慢。
大江大河必然流速大。当然,有湾抱就是好气场,即所谓“曲则有情”。但因流速较大,所以气散,或曰气冲。正如古人在《水龙经》中说,“大江大河虽有湾抱,其气旷渺。”所以古人又说:“须于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绕抱成胎,则七气内生,并大水之气脉皆收揽无余。”意思是说在大河支流上可选好气场,其奥秘在于支流水量小,流速慢,比较接近人之气血流速。而不应在江河干流旁选宅址。
当然,这是指选老百姓的住宅而言。如若建设一城镇,大江大河附近还是难能可贵之处。由于城墙、院墙等遮挡及门的方位优选,也可将旷渺之气收拢而纳入,而致命气流之速最终接近人体气血之速了。
(5)曲水收气
“水抱”很重要,占了风水学的大半个内容。尤其到了没有山的平原,“水抱”的道理不可不知。
《水龙经》说:“龙落平阳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平阳只以水为龙,水绕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意思是说,风水学中称为龙的山,到平原不见了,则应以水为难,但好气场表现在弯弯曲曲的地方。
前面谈过,气遇水则界(或止),这点似乎不好理解,人们知道,猎犬嗅觉很灵,但如果逃犯过了河,则猎犬就感受不到。
三、吉地中水的作用
戚珩、范为研究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相度风水须现山形,亦须现水势;甚至“未看山时光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等等。讲穷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间的关系,诸多论说,概称“水法”。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息息相关。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也”;“气血调宁而荣卫敷畅,骨肉强壮而精神发越”。俗谓:“山管人丁水管材”,盖以农为本,水不啻为农业之命脉,喻水为血脉财气,最早出自《管子·水地》而为风水家引申,其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故曰水具材也。”凡耕渔、饮用、去恶、舟楫之利,以及调节小气候,莫不仰给于水。故风水理论认为:“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至于“水是移人形体情性如此”,即水质与人疾病夭寿关系,种种事象,不惟风水家言,见载史籍也甚多,不必赘引。可以指出的是,风水“相土尝水”,鉴别水土质量的种种吉凶之说,已从当代诸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地理地质调查中得到证明,同一地域之有病区、非病区及重病区,全在地貌与水土质量不同,分析结果,正与风水说相合,可见风水长期为古人倚重,是有其道理的。
水为风水所重还在于交通和设险之利。如论交通之利,《平洋全书》说:“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塞去处。”《管子》及风水家喻水为血脉而流通大地,也兼指交通之利。在这方面,包括设险之利,风水论说诸多,如“水城”之说等,与前述先秦城市选址诸地理因素论说实旨相同,不再重复。
风水家相地重水,原因之三,还在备水害的考虑。不惟水淹之虞,而由水流冲刷、浸蚀、淘切等而引起诸多灾害,也为风水家所注重,通过合理选址兼以城防、堤坝及人工河渠而避免之。最典型莫过河曲处的选址,即古时汭阝奥之宅,认为:“大江大河一二十里而来不见回头环顾,中间虽有屈曲,决不结穴。直至环转回顾之处,方是龙脉止聚。”
水在风水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跟龙的关系密切。水是龙的血脉,水大,龙来长。水小,龙来短。水来处是发龙,两水相汇,水尽处龙亦尽。第二,它是构成风水景观的基础。水曲则财禄聚,水直则贫贱夭亡。前水不宜直射,后水不宜直流,全以屈曲为贵。第三,平洋地区水又代表龙脉。行到平洋莫问龙,只看水绕是真龙。第四,水与气有密切关系,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生气聚。众水停注之地,为沼为涉,为池为湖,乃真龙憩息之所。气为水母,水为气子,子母相随,环聚斯美。(《相宅全书》)
据程建军研究,水是自然界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其对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更是须臾离不开它。但选址不当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成无情的洪水吞噬庄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污染,破坏生态系统。所以建筑的选址中如何处理水的问题也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了。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无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家的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之处,水交则龙止。由于水流的弯曲缓急千变万化,风水家也将水比作龙,称为“水龙”,堪舆书《水龙经》说是专门讲水系形势与择地之关系的,其汇总了上百种关于阴宅和阳宅的吉凶水局,以供人参考(如下图)。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家择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问纵(山脉),只看水绕是真龙。”《水龙经》便专门讨论了水龙寻脉的要旨和法则。
“然水有大小,有远近,有浅深,不可贸然见水便为吉。当审其形势,察其性情,别其吉凶,以作取舍水之标准。”风水家取舍水的标准,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态为依据的,“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认为来水要屈曲,横向水流要有环抱之势,流去之水要盘桓欲留,汇聚之水要清净悠扬者为吉;而水有直冲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倾泻之势者为不吉(如下图)。
风水理论中对水的认识除了考虑了灌溉、渔盐、饮用、去恶、舟楫、设险之利处,还很注重对水患的认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水的刚柔两面性,水淹、冲刷、浸蚀等水害使人们总结出了许多合理选址和建筑防御水患等措施。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弯曲成弓形的内侧之处,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这种形势称为“金城环抱”,按五行,金象圆,且金生水;水亦为险阴,环抱之水故有“金城”、“水城”之称。风水学中又称其为“冠带水”、“眠弓水”,是风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势,所从皇家如故宫中的金水河,颐和圆万寿山前的冠带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和众多油位住宅均由此衍出。
这种水局之所以被认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在于其基地的安全、不断扩展和环顾有情。由现代水文地理学可知,河流在地形岩性的限定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弯曲婉转的状态,弯曲之处便有了许多河曲之处,由于水力惯性的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断淘蚀坍岸,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既无洪涝之灾又可扩展基地,发展住宅。同时,冠带状的水流曲曲如活,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而反弓水被认为会“退散田园守困穷”,十分不吉利。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是符合科学道理,故可多为今日选址所借用。如可选择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小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就水源来说,不外有三种,其一是井水,井址的选择应考虑到水量、水质、防止污染等因素。尽可能设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方便取水处。要求井位地势干燥,不易积水,周围20~30米内无渗水厕所、粪坑、畜圈、垃圾堆场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源。其二为泉水,常见于山坡和山脚下,水质良好和水量充沛的泉水不仅是适宜的水源,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住宅周围有山泉者,当为吉利之住宅。风水书也说:“有山泉融注于宅前者,凡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夏凉冬暖者为嘉泉,主富贵长寿。”其三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类水污染情况较井水和泉水严重,所以水的饮用取水点尽量选在聚落点河流的上游,排污点设在下游。如有条件饮用的水量好在岸边设砂滤井,净化水质提高水的清洁卫生程度。
就水质方面来说,以观察品尝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时,当掌握水应清彻、透明、无色、无臭、无异味、味甘等。有条件的应当作化学生物试验,检查水的软硬度、矿物含量和细菌含量等。看来,对水环境的考虑不外注意水势、水源、水质三方面而已。
何晓圻研究认为,风水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因素谓水口。城市与村镇一样,一般都有水口,只因距城市距离较远,常被人忽视。例如泉州市就有三大水口,以三塔层层引入,形成了城市的极为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其第一水口为溜江石塔,第二水口为石湖之塔,第三水口为姑嫂塔,又叫“关锁塔”。这三座塔构成了泉州市的门户(如下图)。
城市水口的位置与环境要求与乡村大同小异,如泉州第一水口处的溜江石塔就与两侧的凌霄、宝盖二山成鼎足之热。而福建明溪县城东面的水口,右岸为象山,左岸为狮山,两山对峙,被形象称为狮象交牙,足见其为风水宝地。
水口在村落中有极重要的意义,它象征财源、前程等,往往引起村民的极大注意。
水口一般分为天门和地户,它要求天门开而地户闭,这样才能聚气,从而使财源滚滚、家丁兴旺。最典型的例子是安徽绩溪县冯村的天门地户之设,显得十分规整(如下图)。
水口的位置以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折或两山夹峙清流左环左绕之处。我国河流多源自西北流向东南,放水口多在东或东南方,即所谓“巽位”吉方。水口距村落的距离一般在一里至六七十里之间,它根据地气的大小而定。
水口处一般建造一些建筑物,常见的是桥台楼塔等物,并辅以树亭堤塘,以增加锁钥的气势,彻底扼住关口。而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地方则建以文昌阁、奎里楼、文凤塔、祠堂等物。 《仕里明经胡氏宗谱》有这样记载:“……水口两山对峙,涧水匝村境,……筑堤数十步,栽植卉木,屈曲束水如之家以去,堤起处出入孔道两旁为石板桥度人行,一亭居中翼然,……有阁高倍之……榜其楣曰:文昌阁。”而徽州西递水口有文昌阁、魁星楼、风水塔、观音庙等建筑,足见水口的重要性。
平原地区的水口常在去水中央立州或土墩,并在其上建阁或庙,同样能够达到保留风水的目的。如浙江乌青镇在分水墩上建阁,即所谓“今又于水墩之左建一杰阁则风水愈固,财源愈美。”像这样在分水墩上建阁者,江浙一带枚不胜举,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据洪丕谟研究,风水术中寻水,不但要求水要环,要澄,要源远流长,要从生旺方来,并且还要求水要朝对山脉的来龙和至此止息不流。因此,关于“水口”的理论也很重要。所谓“水口”,就是一方众水的总出之处,也就是聚会之处。原来山的贵贱,格局大小,都和水口有关,比如祖龙开展,形成罗城样的格局,而罗城余气,又各自延伸回环成墓前的关阑。这种术名为砂的关阑,不管是缠护周密,或起捍门,相对特峙,还是或锦旗,或出禽曜,或如狮象蹲踞,都要有止水回护前面而留得生气的,才能身价倍增。如果在群山之中,又必须有交互水口的,生气才能力。如果寻找帝王落葬的山陵佳地,还必定要有北辰尊星坐镇水口,高昂耸异,远远看去能够惊摄住人的,方才能够称为“上格”。又有正局和偏局的不同。正局水口砂势两面合抱收回,偏局水口砂势一面单卷,一面借车奏。然而不管正局也好,偏局也好,那水口的砂势,又要以“跌断或星体”的为贵。以上这些,都是就总水口而说的。正水口也叫大小口。
如果大格局里不只一龙,不只一穴的,则必定每龙每穴之身,又各自有着自己的小水口。昔人有云:“大水之中寻小水。”就是指由大小口中派生出来的小水口。因为水口和砂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两者的巧妙结合,又有“专结”的说法。这种专结,就是说,不管小水口还是中洋、外洋,周围最好都要有一重重的砂势收缩,这样水澄砂环,以水口作为扼住咽喉的门户,墓地的风水自然就趋吉了。这用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关门若有千重锁,必有王侯居此间。”
然而,以上这些风水术中的问水之法,都是就总体要求而说的。其实在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千差万别,千恣万态,因此,有关干水、支水、顺水、曲水、缠水、界水、湖荡水等自然水法,以及所谓的“五星”分类和异形之法等等,也就引起风水家们的重视,并从而引申演变出种种荒诞不经的说法来。
自然水法的范围包罗很广,这里仅就干水、支水、顺水、曲水等等,作一扼要的探讨。
干水。所谓“干水”,就是大江大河的主干之水,就好比树木一样,粗大的树身是干,分散的树枝是支。自然界的干水,就风水的看法来说,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干水成垣,另一种是干水散气。前者可用而后者不可用。干水成垣。垣就是墙,风水术家认为,迢递而来的江河之水,也只有形成了环形的“墙”,才能围住地中生气而为葬者所用。在平原中看取墓地,水也是龙。如果水流一泻而去,不见回头环绕之处,那末流过之处即使偶然有着一些屈曲的处所,也决不可能结成生气凝聚的吉穴。原来地中生气,直至环绕回顾之处,才是龙脉止聚的地方,这就是古葬书中所说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界水所以止来龙”了。如果水流迢递而来,十里二十里处还不见水流回环成墙,那就说明以往的屈曲之处,就是行龙之处。古诗有云:
龙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
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缠便是龙身泊。
因此,在地势平坦之处寻找龙穴,必定要在水城大缠大回之处去作仔细的探求,些许小的屈折回头,只是真龙束气结咽的地方,是形不成生气凝聚的地穴的。
干水散气。干水汪洋恣肆,斜行而来,中间看去虽有屈曲,然而却又形不成环抱之势,这时其间如果没有支水回环以作内气,那就结不成生气凝聚之穴了。由于这种干水未能回环成垣,聚得生气,所以人们便管叫它“干水散气”。
支水。支水是干水的分支,就好比树的有枝一样。支水有种种情况,如果直流而去,不能交界回抱的,就结不成穴。交界的支水,有各种各样的状态。
几种交界的支水,不是前后重重交锁,就是左右重重交锁,几分几合,说明束气结咽,龙脉到头,加之看去圆净端严,形势秀逸,这时如果再见局内龙虎前后左右,护卫周密,就可在此立穴了。
曲水。水流曲曲回环,形成墙垣,往往有所结穴。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曲水单缠”。这种单缠,就曲水一支,回环缠绕,形成种种不同形式的墙垣。这是曲水单缠中较为有名的。据说葬得这种吉地吉穴,家属爵尊福厚,富贵悠久,美不可言。
另一种是“曲水朝堂”。曲水不只一枝,或三曲五曲,回收周匝,各各包裹朝护着墓前生气凝聚的明堂。曲水朝留有多种形式,除了“风摆柳条”稍逊一筹外,绝大多数都能钟秀聚神。
顺水。水流顺势而来,只要不径直流去,到止息处有所回抱的,也能结穴而聚生气。刘基《堪舆漫兴》说:
顺水之龙穴要低,有砂交锁始堪为。
面前若见滔滔去,纵是龙真罹祸危。
能够结穴的顺水,有曲勾和界抱两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