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干支配合来纪年月日时,是我国特有的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将它们依次从头到尾互相排列组合起来,便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来源于土水木三星的天文相会现象。木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土星绕太阳一周约三十年,水星绕太阳一周约0.25年,它们之间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年。也就是说大约六十年土、水、木三星相会。十二月建制来源于太阴,即月亮在地球绕太阳一周期内,月亮环绕地球约十二周,即十二个月。
由三个六十甲子推得一百八十年,叫三元。第一个甲子年为上元,第二个为中元,第三个为下元,这就是风水学的三元运气说。现代天文学证实,三元(一百八十年)是“九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中国风水学称“九星连珠”。中国采用的第一个甲子年是从黄帝开始计算的。
现代沿用的阴历,是夏历。《史记•历书》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即: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中国风水学使用的年月日时,是采用夏历,实际是阴阳合历,俗称农历,以含立春之月为正首。这便是中国古天文学的“斗建”或称“十二月建”。斗建的意义是《史记•历书》集解所说的“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星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古代,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使斗柄指示的方向与月份更密切配合,人们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正东为卯等等。夏正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下一个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纪时,采用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所谓“小时”有“小的时辰”的意思,也就是半个时辰。若遇上这一时刻一秒不差地正处在上下两个时辰的交界处,就应该算作下一个时辰。比如正一点,应算作丑时;正三点,算作寅时。其它类推。
中国风水学,特别要求算出准确的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才能由此推测出天地人之间的时空关系,即宇宙参照系。年月日时,古人又称“四柱”,即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有一天干和一个地支,四柱加起来共八个字,所以又称为“八字”。先得准确地推出人、事、物的八字,这在中国风水学中至关重要。
四柱,即八字推算比较难记,可用以下查表方式:
(l)推年干支:以夏历为准。可查阅日历书,如万年历,找出阴历的当年的干支,这很简单(也可按六十甲子年表中的排列次序逐年推算)。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要同时查阅一下节气,以每年的“立春”作为划分一年的真正界限(而不能光以正月初一为界)。如果时刻在正月立春之前则要用上一年的干支;如果时刻在本年十二月立春之后,则要用下一年的干支。
例如:阳历1998年2月3日出生,则年干支为上一年1997年干支:丁丑。
阳历1998年2月4日辰时以后出生(即8点53分以后),则年干支为:戊寅。因为1998年的立春是2月4日辰时8点53分。按照习惯,如果恰在立春这一点出生,应算在下一年。
(2)推月干支 由已知当年的天干,就可以查阅下表来找出当月的干支了:
但是也必须特别注意,一定要同时查看当时的节气,来确定真正的月份界限(而不能仅以每月的初一为界)。在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里.凡是依次为单数的叫“节”;而双数的叫作“气”。推月要以“节”为界。如果时刻在本月的节前,就要用上个月的干支;如果时刻在本月的下一个节之后(即是说下一个月的节提前来到本月底了),就得用下个月的干支。因为在阴历中常有月份与节气打乱了的现象。一般,以万年历为准。
注意:以上是干支历法的普遍规定,而在八卦中则有所不同,即所谓“一节管三气”,那时运用的“节”与‘气”,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分配方法。
(3)推日干支:推日干支是按六十甲子顺序排列,一般由《万年历》而得。年、日干支是由黄帝出生年日,按六十甲子依夏历顺序排列至今。
(4)推时干支:由已知的当日天干,可查表而得当时的干支:
一般,年日干支查万年历而得,月干支根据年天干,时干支根据日天干,是固定配合的。
由以上可知,确定用事时刻的四柱八字,年月日时的干支均可由表查得。中国古人为了方便记忆和推算建立了各种掌上口诀,现代人则可查表而得。
2.生肖
生肖,又叫“生属”。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十二生辰。它与十二地支相对应,一一相配,周而复始。它们之间的“相冲、相害”的特点也都完全相同。生肖排列是以十二生肖的活动时间确定的。这决不仅具有中国特色的“图腾崇拜”象征,而且是按照自然规律排列的生长顺序。属相比拟自然界的相生相克关系,代表宇宙(时空)坐标系,实在是中国祖先的高明之处,便于推广,利于记忆。现代社会发达到今天,中国人仍然记得自己的属相。在中国风水学中,生肖顺序关系也可辅助判断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
因为“干强枝弱”,加上干支内部的阴阳属性也不同,所以在与五行配合时所象征的意义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天干与五行:
甲木属森林大木;乙木属花草小木。
丙火属太阳大火;丁火属灯盏小火。
戌土属大地之土;己土属田园之土。
庚金属斧铁之金;辛金属珠饰之金。
壬水属大海之水;癸水属雨露之水。
地支与五行;每三位代表一种五行,但第一位表示初兴,第二位表示极盛,第三位表示渐衰。唯有辰、戌、丑、未在分别属木、金、水、火外,还属土,有“四库”之称。
丑为金库,生亥子而克寅卯;
辰为水库,生寅卯而克巳午;
未为木库,生巳午而受金克;
戌为火库,克申金而受水制。
因此,辰戌丑未又称为“杂气”。更为复杂的是,每一地支除了本身的五行成份在内.而其中又以一个足以代表自己性质的天干为“本气”,又带含着其它一两个天干诸气,先列表如下:
地支六害:子未害;丑午害;卯辰害;申亥害;西戌害;寅巳害。为地支六害,有制者无妨;无制者不利。例如:丙申年,乙未月,戊子日,丁已时,四柱中就有子来相害。故此,坎卦子方和坤卦未方,不能做建筑的“山”和“向”。
地支六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如:午年生人,就不要住坎卦子方的宅子,因为子午相冲,有害。
以上是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正统”配合,称为“正五行”。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纳音五行”,就是将六十甲子中依次序每两项代表一种特定的五行,共十三项,组成了六十甲子的“纳音歌诀”;
“正五行”与“纳音五行”之间的关系是:前者为经,后者为纬,互相补充。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之配合,变化繁杂,难以弄懂。其中科学道理,根据是什么?(比如:“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在中国古代各类术数著作中,均有论述,却没有讲清道理,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问有待研究。
中国风水学所采用的天干地支是一种宇宙坐标系,它不是绝对坐标,而是相对坐标,它所反映的是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宇宙天体之间只有相对关系,是互为参照,并且,其特性具有周期循环规律。例如:构成宇宙的物质元素具有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国古称五行:金木水火土);颜色的赤澄黄绿青蓝紫七色(中国古称五色:赤黄白黑青)的循环特性;音符的12345671(实际是五种基本音,其中两个是半音,中国古称:宫商角徵羽)的循环往复……如图所示。这种宇宙运行规律,用现代科学概括是螺旋周期规律。列宁曾提出了著名的论断: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上升式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发现了宇宙的周期规律,并把这一周期规律归纳为五个基本元或五个阶段。这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科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