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星象与分野
《滕王阁序》开始两名“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是王勃十三岁所做出的千古名篇。“星分翼轸”,分就是分野,翼是翼星、轸星是属于江西地区。它的地理位置是“地接衡庐”,南面是湖南的衡山,北面是江西九江的庐山。由此可知,天文地理在中国古代是多么重要,十三岁孩子也熟练运用于文辞之中。
星象分野是中国风水学的“时”“空”观念统一的依据,是天地人合一的科学命题。现代西方科学,特别是天文学,正逐渐从纯科学神坛,走向研究天体运动状态与地球及人类命运的中国古老天地人合一的轨道上来。
美国《时代》周刊1996年9月9日一期文章《宇宙风暴对地球影响不可低估》说:“太阳风,即太阳炽热的外壳—日冕—喷出的源源不断的磁化气体,引起地磁层发生剧烈的收缩,如果宇宙风暴的‘喷嘴’是对着地球的,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将导致电子设备、电力网、卫星导航和通信系统中断或破坏性损害。”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科学所推演出的天地人相关的观点。中国风水学认为,六神七曜叠加在黄道上的位置有高低,地球灾区的地理纬度也有高低,天纬高,受灾的地纬也高。
日、月、星、辰二十八星宿,运动状态的冲、留、合处于天黄道带的一个相临位置时,形成对地球引力矢线小夹角叠加,就会在它们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位置上出现灾害性暴雨,而其周围地区,则因云气被吸走而出现灾害性干旱。如月球运动造成潮汐及人体月经现象等,这是现代科学证实的天体与地球及人的影响关系。
由于行星引力合力矢线所指地球上的位置,难于精确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中国古代科学家归纳出经验公式,按照地球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时间”序列与天体“空间”位置,把我国地理区域与星宿相对应,这便是著名的“星象分野”。分野,就是将地上的区域与天上星宿相互对应,由观测天象变化来预测地球人类事务吉凶的方法。《史法・天官书》中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九州。”这是中国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具体应用。因中国历史上对天区有十二次、二十八宿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因此分野的方法也有多种。据《易学大辞典》总结,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三种主要的分野学说,共九种模式:
① 干支说 把地域的划分与干支和月令相对应的分野方法。
包括:十干分野、十二支分野和十二月分野三种模式。
② 星土说 把地域的划分与星辰相对应的分野方法。
包括:单星分野、五星分野、北斗分野、十二次分野、二十八宿分野五种模式。
③ 九宫说 把地域的划分与九宫相对应的分野方法。
日月星辰的分布与运行是判断时间、季节和方位的天文依据,定向和辨季是组织农业生产和进行土木建筑的必要条件,因而古代各族随着社会从畜牧进入农业时代,必然发展对天文的观测。
十二辰,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天球沿天赤道从东向西三百六十度等分为十二部分,每部分三十度为一辰,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之对应,故而得名“十二辰”。
十二次,中国古代天文学为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轨道,还把黄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作十二次。十二次与宿为同一意义,即止、停留、住的意思。也就是说,十二次为日月五星所停留之处所。因一年之中太阳与太阴会合十二次,故而得名。参见下表。
在中国风水学中有关十二辰的一种实际应用:星岁纪年,就是根据岁星和太岁星的运动变化及所在位置来纪年。“岁星”,就是木星,而“太岁星”是与岁星位置相反的影象,假想的星名。木星与太阳及月亮的运行相反,是由西向东,在中国风水学中认为:木星对地球影响巨大,逐渐形成“太岁土”说法。地球上与天上“太岁星”的对应位置称之为“太岁土”。如果恰在“太岁土”上建筑房屋是凶多吉少的。
综上所述,阴阳、五行、干支、六神七曜、二十八宿、北斗九星与星象分野的相互配合关系,构成一套完整的天地人对应体系。在天地人这个复杂巨系统中,使中国风水学成为了一门可以实际操作的技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由于注重了这些代表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忽略了天地宇宙的参照系统,没有调整微差,使许多风水家应用不准。如果这门古老的风水学能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将成为人类的一门科学的建筑选址、规划和营建手段及指导原则,就可避免物种毁灭,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