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是月球的轨道面与天球相接之线。线包围的区域也称白道面。
二十八宿是沿赤道和黄道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又称二十八舍。这些星区是作为观察日、月、五星运行的参照体系,它好像日、月的行宫和驿店,所以用“宿”或“舍”命名,“宿”或“舍”都含有止的意思。二十八宿又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四组分别标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又配以青、红、白、黑四种颜色,又想象比拟成龙、鸟、虎、玄武(龟蛇)四种动物,称之为四象。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衡在其名著《灵宪》里对这四象进行了富于诗意的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兽圈首于后。”亮星,后来也换成暗星。其目的就是要便于观察明亮的行星在天球黄白道带内的位置。
四象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军事上:《礼记・曲礼》记曰:“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便是按四象布列军队的情况。在建筑上:《三辅黄图・汉宫》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便是建筑宫阙殿门取四象定四方的实例。
二十八宿中的室宿和壁宿二星相连组成长方形,像古代锄的形状,古代农具锄又称“定”,故将室宿和壁宿二星合称为定星。据记载,古代定星中天时为营造建设房屋的大好时光,如《诗・珓・风・定之方中》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汉・郑玄笺注:“楚宫,谓宗庙也,定星昏中而正,于是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北斗也是中国风水学中辨方正位的重要参照系统。
六神,又称六兽,是在四象: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基础上,又设定中央勾陈、腾蛇的总称,它们分别代表天球黄道上的六个星座。
六神、七曜、北斗和二十八星宿是地球黄道运转主要的星象坐标,它们的状态是古代借以观测天象,查证时季、乃至判断人与天地合顺的重要依据。中国风水学的辨方正位就是根据它们的运行规律而确定的。
二十八宿选取标准:高低不齐、宿距宽窄不一,故有“乖戾”之称。二十八宿的距星多是五六等小星,即使开始使用亮星,后来也换成暗星。其目的就是要便于观察明亮行星在天球黄白道带内的位置。
2.北斗与九星
北斗(Big Dipper)七星,在天文学上,其亮度、光谱和磁场强度都有周期变化规律。中国风水学正是根据北斗的这一天文学性质,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建立了一套北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算规律。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星组成斗形,故名斗魁,或称魁星,又名璇玑。后三颗组成斗柄,即斗杓,又名玉衡。
|
|
九星与北斗对应图 |
九星实际上是指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与七幼子,即北斗七星(中国名称):天枢(北斗一)、天璇(北斗二)、天玑(北斗三)、天权(北斗四)、玉衡(北斗五)、开阳(北斗六)、摇光(北斗七)。北斗在现代天文学上的位置为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在中国风水学的实际应用中,九星又被称为:破军星、武曲星、廉贞星、文曲星、禄存星、巨门星、贪狼星。天皇大帝、紫徽大帝又称左辅星、右弼星。
黄世平在《北斗本生经》中描述了北斗在中国民间的美丽传说:“在遥远的龙汉年间,有个古老的国家,国王叫周御王,圣德无边。他有个爱妃,明哲慈慧,号“紫光夫人”。夫人发下大愿,要为周御王生下几位圣子,辅佐乾坤。一年春天,百花齐放,紫光夫人在御花园游玩,来到金莲花温玉池,她脱下衣服洗澡,忽有所感,于是生有九子。老大是天皇大帝(四御之一,勾陈上官天皇大帝),老二是紫微大帝(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其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七星。此七星即北斗七星。”
现代天文学证实:恒星与行星有明显区别。行星是不发光实体,如:金水水火土及地球。恒星是燃烧发光体,气团,是原子核反应堆,如:太阳及北斗七星,它发光发热、发出物质流,物质流就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像气功师发功消耗自己能量一样。恒星发射能量的大小及方向不同,产生对地球人类生存的吉凶。北斗七星,就像是在太空中有七个“气功师”对地球“发功”,这七个气功师“功能”不一样,有好有坏,即出现吉与凶。
九星,在奇门遁甲中称为:天铺星、天禽星、天心星、天冲星、无任星、天篷星、天芮星、天英星、天柱星。请大家注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门派繁多,对同一种事物有多种称谓。九星是一种天体宇宙的坐标系。与二十八星宿所不同的是其相互关系是变化的。